top of page
banner4.jpg

Siu Wang-Ngai, Simon

名曲與名盤系列(二) 天方夜譚 Scheherazade

  • 作家相片: Simon Siu
    Simon Siu
  • 3月6日
  • 讀畢需時 8 分鐘

尼古拉‧林姆斯基‧哥蕯可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以下簡稱「林姆斯基」算了)作品編號 35 的《天方夜譚(Scheherazade)》,相信是他最有名的大型交響組曲,而此曲的唱片亦是一眾發燒友收集的焦點。Scheherazade發燒友之所以譯作《天方夜譚》,相信是取其方便,將以前名著《一千零一夜(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所用的中文譯名《天方夜譚》借用。Scheherazade 是俄羅斯文 Schekherazada 的譯音。


《一千零一夜》或《阿拉伯之夜(The Arabian Nights)》是滙集了古代近東、中亞和其他國家的神話及傳奇故事,原文是阿拉伯文,書成流行於九世紀,後來不但有多國文字的翻譯本,也曾用作電影(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阿拉丁神燈》和《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有看過麽?那時認為是取材《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但後人懐疑,因這兩個故事格局龐大,不可能是一天講完的短篇故事)。有些故事也編成樂曲及芭蕾舞蹈。《天方夜譚》就是林姆斯基於1888年根據這故事而寫的一首交響音詩(symphonic poem)。


林姆斯基是一位俄羅斯作曲家。他在1887年為另一位俄羅斯作曲家波羅丁(Alexander Borodin)完成後者未竟的歌劇《耳果王子(Prince Igor)》時就已構思寫這首音樂。他草擬了這樂曲的大綱後,就舉家搬遷到 Glinki-Mavriny 湖畔的一間別墅。到了夏天,他毫無困難就完成了《天方夜譚》和《俄羅斯復活節日序曲 Russian Easter Festival Overture》。從他的自傳中可知他這首《天方夜譚》完成於 1888 年八月七日,並在 1888 年十二月十五日在聖彼得堡作首演,由他自己指揮。那時,這位前海軍軍官及俄羅斯音樂傳統的守護者時年四十五歲。這樂曲展示出林姆斯基配樂手法的精湛純熟──光輝、多彩及感染力強。


他原先想將四個樂章貫以“前奏曲、敘事曲、慢版和終曲”的標題。但後來聽了他的朋友 Anatoly Lyadov(也是俄羅斯作曲家)的意見後,他就將四個樂章根據《阿拉伯之夜》的故事定下了現今我們看到的標題。他刻意使標題帶點含糊,使它們不和任何特定故事拉上關係。但在最後一個樂章,他還是提到 Ajib 王子的奇遇。


林姆斯基在這樂曲首演的節目表中,為這樂曲寫下了這一段:


“蘇丹沙利亞(Sultan Schariar)認為所有女人都是虛假和不忠的,發誓要在婚夜後將他的每個妻子殺死。但王后Scheherazade 能免於死。她利用動聽的故事,每夜說到詭異處就終止(認為處死時間已屆,無法完成故事)。沙利亞為了好奇想知到故事的結局,一夜又一夜延遲處死他的王后。他共聽了一千零一晚的故事,終於受到王后 Scheherazade 的真誠所感動,取消了殺王后的誓言。”


照書中所述的故事是這樣:在蕯珊王朝,蘇丹沙利亞發現他兄長的妻子不貞,自己的妻子也非常淫亂,遂將她處死。自此他便認為所有女人都是虛假和不忠。為了報復,他每日娶一少女,過了初夜後,翌晨即將她殺死。宰相維齊爾是負責提供少女的人,他終於無法再提供適合的少女給沙利亞。他的女兒 Scheherazade 為了拯救無辜少女,自願嫁給沙利亞。在婚夜,她向沙利亞說故事,說到最精彩「肉緊」處,剛臨近天亮時份,說無法講完故事,因行將就死。沙利亞為了好奇想聽故事的結局,便延遲一夜處死她。到了第二天,她說完了那個故事,沙利亞覺得故事很好聽,要她再說一個故事。她又是講到關鍵處,又近天亮,無法講完故事。蘇丹又延期處死一夜,想聽那故事的發展如結局。如是者,Scheherazade 共講了一千零一夜,蘇丹受到王后的真誠所感動,就自此取消了每日殺一王妃的誓言。


這首樂曲有四個樂章。整首樂曲的主線是第一、第二和第四樂章短短的序奏、第三樂章的間奏、及第四樂章的終曲的小提奏獨奏,由豎琴伴奏,奏出柔和、富感情及彎曲的旋律,代表 Scheherazade 在娓娓講述一個又一個故事,而不時由銅樂組為主導奏出低沉、粗獷的另一主題,那代表專橫的蘇丹沙利亞。這兩個主題在不同處以相熟但又不同的形式出現,或幽幽、或急速、或激情澎湃,表達說故事者與聆聽者的情緒變化。


第一樂章:海和辛巴的船


上邊一行代表「蘇丹」主題,下邊一行代表說故事者「王后 Scheherazade」主題。這兩個主題構成整首樂曲主軸,在以下四個樂章反覆以不同面貌和不同情緒出現。你會好熟識,但不會覺得累贅或重覆,這就是作者手法高明的表現。
上邊一行代表「蘇丹」主題,下邊一行代表說故事者「王后 Scheherazade」主題。這兩個主題構成整首樂曲主軸,在以下四個樂章反覆以不同面貌和不同情緒出現。你會好熟識,但不會覺得累贅或重覆,這就是作者手法高明的表現。

第一樂章是由幾個主旋律組成,是一般 A-B-C-A1-B-C1 的形式。開始是一個由銅管樂、木管樂和弦樂組奏出短速的主題(motif),引出蘇丹沙利亞專橫冷酷的形象。管樂奏出幾個和弦後,有點像孟德爾遜《仲夏夜之夢》的序曲。隨後,代表王后 Scheherazade 的小提琴獨奏進入,奏出有點像華彩樂(cadenza)的樂段,由豎奏伴奏,向蘇丹沙利亞講述一個又一個故事。忽然,「蘇丹」主題變成一個美麗「海」的主題,我們好像聽到海浪起伏、海浪打在石上而又下滑的聲音。在「海」的主題的發展中,我們間歇聽到「說故事者」狡獪的語音穿插其間,有時自己也顯得騷亂。柔和的終曲的雙簧管和長笛交替奏出,並由一支單簧管及三支獨立的小提琴和奏。


第二樂章:卡蘭特王子的故事


「王后」主題又由小提琴奏出,然後巴松管輕快的旋律引入「卡蘭特王子」主題。這個主題和「蘇丹」主題有著微妙的關連,因為我們可聽到後者在低音弦樂部的撥弦(pizzicato),然後樂隊突然插入一輪嘹亮的銅管聲,像要喚起戰鬥,再轉變成為使人振奮的進行曲。「卡蘭特王子」主題再現,由巴松管、雙簧管、單簧管與法國號奏出簡單的抒情曲。最後,我們可以聽到「蘇丹」主題和「海」的主題在低音部。


第三樂章:年輕的王子與公主


我們在上一個樂章「見」到一幅海景和一個像戰爭的場面,現在一個愛情故事在我們的面前。「王子」主題由温柔的弦樂奏出,由令人感官愉快、代表公主的單簧管相和應。公主顯然是一個善舞者,因為單簧管旋律是跳躍的,由亞洲的小鼓聲和中提琴在一旁伴隨。「王后」的聲音突然插入、王子和公主的旋律在終曲部分交纏在一起……..


第四樂章:巴格達的節日 ‧ 海 ‧ 船撞毁於石上,石上站立著一個銅的戰士


這樂章差不多以現今電影用蒙太奇手法,將以前幾個樂章的主題以多影多姿、千變萬化的方式重現,再加入「節日」主題,激烈的節奏相互影響,使我們預見到史塔文斯基(Stravinsky)的多旋律(polyrhythms)手法。我們聽到海上的風暴。由樂隊奏出一輪響亮的銅管樂聲,代表「撞船」。稍後「海」的主題接上,船毁人亡,我們像仍聽到五千年前海濤的撞擊聲。「說故事者(即王后)」的主題再現,樂團首席的小提琴聲在其他弦樂撥弦襯托下(蘇丹主題)由「high E」持續一陣而漸趨沉寂──「蘇丹」主題和「王后」主題終於交纏在一起,蘇丹感於王后的真誠,放棄了殺王后的誓言,與王后同諧而首……。


有一點大家有否注意到,在這首樂曲中,小提琴獨奏占著顯著的地位,每個錄音一般所列出小提琴獨奏者的名字,但很少由名小提琴家擔任獨奏。無他,這不是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並不需要突顯獨奏者,小提琴獨奏者在樂曲中只代表其中一個主題,而樂曲還有其他的主題。所以一般的獨奏者都是樂團的首席──坐在最前面的第一小提琴的首席。輪到他獨奏時也只坐在座位上,不必像演協奏曲般要站立在指揮旁。


這首樂曲錄音眾多,差不多大部份的名指揮都有演繹,各顯看家本領。這又是一首測試你的「發燒指數」的好曲目:你有一個版本(不論 LP 或 CD)算你有一度。五度「開始發燒」,有十度算「極燒」了。我燒到十八度。


以下所列的都是名家名盤,不必排「龍虎榜」,各指揮家都各負盛名,成「一家之言」,各位可因應個人偏好作選擇。


這張 Ansermet 的 Decca 版本最多人追逐,1958 錄音,也是 Decca 早期身歷聲被受追捧的唱片之一。寬帶深槽,另附加 Polovtsian Dances,編號 SXL-2268。音效確屬天碟級。圖中這張是英國版同是由母碟 1D/1D,澳洲印製的 promo 版,由在澳洲設廠的 EMI 負責印製。
這張 Ansermet 的 Decca 版本最多人追逐,1958 錄音,也是 Decca 早期身歷聲被受追捧的唱片之一。寬帶深槽,另附加 Polovtsian Dances,編號 SXL-2268。音效確屬天碟級。圖中這張是英國版同是由母碟 1D/1D,澳洲印製的 promo 版,由在澳洲設廠的 EMI 負責印製。
如果你嫌 Decca 版太昂貴,可考慮買也是在英國印製、在美國銷售的 London 版,同樣寬帶深槽,由相同母碟製作印模,編號 CS-6018。
如果你嫌 Decca 版太昂貴,可考慮買也是在英國印製、在美國銷售的 London 版,同樣寬帶深槽,由相同母碟製作印模,編號 CS-6018。
RCA LS-2208 Living Stereo 影子狗版,Pierre Monteux 指揮 LSO,1958 年錄音,說是名盤,相信爭議不大。
RCA LS-2208 Living Stereo 影子狗版,Pierre Monteux 指揮 LSO,1958 年錄音,說是名盤,相信爭議不大。
HMV「白金狗」版 ASD-251,灌錄於 1957 年,是身歷聲技術面世的早期錄音。Sir Thomas Beecham 指揮他一手創立的 Royal Philharmonic,捧下很少平凡的演釋,無論西貝流斯、布拉姆斯、貝多芬、韓德爾、海頓甚至比才的演繹,都令人驚喜。
HMV「白金狗」版 ASD-251,灌錄於 1957 年,是身歷聲技術面世的早期錄音。Sir Thomas Beecham 指揮他一手創立的 Royal Philharmonic,捧下很少平凡的演釋,無論西貝流斯、布拉姆斯、貝多芬、韓德爾、海頓甚至比才的演繹,都令人驚喜。
Everest 在 Belock 時代的每一張唱片(Belock 是創辦人,故叫 Belock 版),論錄音水平都是一流之列,比 RCA 的 Living Stereo 和 Mercury 的 Living Presence 毫不遜色。特別由 Sir Eugene Goosens 指揮LSO 的一系列唱片,每一張都值得收藏。但由於Belock經營不善,好大喜功,很快就財政崩潰,以後的品質每況愈下,這些有限的 Belock 版更形可貴。Goosens 每張錄音都非常出色,這張「天方夜譚」是其一。
Everest 在 Belock 時代的每一張唱片(Belock 是創辦人,故叫 Belock 版),論錄音水平都是一流之列,比 RCA 的 Living Stereo 和 Mercury 的 Living Presence 毫不遜色。特別由 Sir Eugene Goosens 指揮LSO 的一系列唱片,每一張都值得收藏。但由於Belock經營不善,好大喜功,很快就財政崩潰,以後的品質每況愈下,這些有限的 Belock 版更形可貴。Goosens 每張錄音都非常出色,這張「天方夜譚」是其一。
這張是 DGG 鬱金香版(請不要叫「大禾花」,話明是 tulips,tulips 就不是「禾花」),編號 139022,卡拉揚指揮 BPO,1967 年的錄音。德國版和英國版都一樣靚聲,是天碟。
這張是 DGG 鬱金香版(請不要叫「大禾花」,話明是 tulips,tulips 就不是「禾花」),編號 139022,卡拉揚指揮 BPO,1967 年的錄音。德國版和英國版都一樣靚聲,是天碟。
Kyrill Kondrashin 是一位俄羅斯籍指揮,曾為 Leonid Kogan 和 David Oistrakh 伴奏多首名小提琴協奏曲而使其聲名大噪。他長期任荷蘭阿姆史特丹Concertgebouw Orchestra 首席指揮,主要替 Philips灌錄唱片。這首《天方夜譚》灌錄於 1979 年黑膠碟的晚期,但其音場寬廣和縱深及定位準確、音色澄如秋水的通透,簡直是直迫黑膠碟黃金時期水準。這個錄音罕有地起用名小提奏家 Herman Krebbers 任獨奏。唱片編號 9500681。
Kyrill Kondrashin 是一位俄羅斯籍指揮,曾為 Leonid Kogan 和 David Oistrakh 伴奏多首名小提琴協奏曲而使其聲名大噪。他長期任荷蘭阿姆史特丹Concertgebouw Orchestra 首席指揮,主要替 Philips灌錄唱片。這首《天方夜譚》灌錄於 1979 年黑膠碟的晚期,但其音場寬廣和縱深及定位準確、音色澄如秋水的通透,簡直是直迫黑膠碟黃金時期水準。這個錄音罕有地起用名小提奏家 Herman Krebbers 任獨奏。唱片編號 9500681。
這是Philips另一個《天方夜譚》的錄音,由當年長期任 Concertgebouw Orchestra音樂總監的 Bernard Haitink指揮,比Kondrashin 版早十年灌錄。唱片編號6500410。
這是Philips另一個《天方夜譚》的錄音,由當年長期任 Concertgebouw Orchestra音樂總監的 Bernard Haitink指揮,比Kondrashin 版早十年灌錄。唱片編號6500410。
這原本是美國 CBS 唱片公司 1959 年的錄音,但Philips 拿回歐洲重新處理,製成有名的 Hi-Fi Stereo版。這版本由 Leonard Bernstein 指揮 New York PO,音色比原來的 CBS 更通透而沒有了 CBS 常有的沙雜聲。唱片編號 835521AY。
這原本是美國 CBS 唱片公司 1959 年的錄音,但Philips 拿回歐洲重新處理,製成有名的 Hi-Fi Stereo版。這版本由 Leonard Bernstein 指揮 New York PO,音色比原來的 CBS 更通透而沒有了 CBS 常有的沙雜聲。唱片編號 835521AY。
這張是美國 Vanguard 早期的招牌貨 Stereolab Demonstration Disc 的產品,標榜提供給「音樂鑑賞者」用。由 Mario Rossi 指揮 Vienna State Opera Orchestra。唱片編號 SRV 103SD。
這張是美國 Vanguard 早期的招牌貨 Stereolab Demonstration Disc 的產品,標榜提供給「音樂鑑賞者」用。由 Mario Rossi 指揮 Vienna State Opera Orchestra。唱片編號 SRV 103SD。
DGG 2530972,是日籍名指揮小澤征爾在 1977 年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錄音。
DGG 2530972,是日籍名指揮小澤征爾在 1977 年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錄音。
英國 EMI 和 Melodiya 合作的唱片,編號 ASD-2520。這是在 1969 年由俄羅作曲家兼名指揮家指揮USSR交響樂的錄音。同唱片兼有 Glinka 的 Russlan and Ludmilla 中的 Chermormor’s March and Oriental Dance,是罕有的錄音,增加這張唱片收納價值。
英國 EMI 和 Melodiya 合作的唱片,編號 ASD-2520。這是在 1969 年由俄羅作曲家兼名指揮家指揮USSR交響樂的錄音。同唱片兼有 Glinka 的 Russlan and Ludmilla 中的 Chermormor’s March and Oriental Dance,是罕有的錄音,增加這張唱片收納價值。
德國版 Decca 編號 6.42409,由先幾年去世、被稱為「二十一世紀最後的指揮大師」Lorin Maazel 指揮克里夫蘭樂團在 1978 年的錄音。
德國版 Decca 編號 6.42409,由先幾年去世、被稱為「二十一世紀最後的指揮大師」Lorin Maazel 指揮克里夫蘭樂團在 1978 年的錄音。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