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遇上狗 When Man Meets Dog:狗的訓練
- Simon Siu
- 3月7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3月30日
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會有狗。各人飼養狗的目的各自不同,但相信現代城市人將狗當成寵物,必佔壓倒性大多數。買了一條小狗回家,它和你是陌生的,你總希望它能善解你意及服從你的命令。有些人都會委託專業訓狗師去訓練,但你有否想過由你自己去訓練呢?專門研究動物行為、並獲 1973 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的勞倫玆醫生教你怎樣自己去訓練愛犬。

許多養狗的人都曾訓練愛犬,但這些訓練真正能奏效的恐怕不多。以下是訓練幾點應注意的事項:
第一點是有關獎賞和處罰。一般人的錯誤觀念總認為處罰比獎賞有效。其實許多相關訓練,尤其是家庭裡的訓練,最好不要倚重處罰。如果家中新來了一條約三個月大的小狗,最好的訓練方法是在它剛抵家門的最初幾小時內,隨時監視它的排泄情形。當它意欲“解放” 時,必須立即阻止,並盡快帶它到屋外,讓它在同一地點解決大小便。如果狗不完美達成主人的要求,應像獎賞英雄一般地給與愛撫。經由這種方式,小狗便能馬上瞭解這些行為的意義。只要定時帶它外出,很快就能免去清理的麻煩。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處罰。主人要切記狗兒做錯事時要盡快執行處罰。即使只拖延幾分鐘,處罰也會失去意義,因為狗兒根本弄不清為甚麼會挨打。當然,對深知自身惡行的慣犯,遲來的處罸依舊會產生若干效用。如果狗兒在散步途中受獵物氣味引誘而跑開,主人於稍後痛加毆打也於事無補。對狗兒來說,逃跑的行為早已事過境遷,即使被打也無法糾正過錯,說不定它還以為自己是因為回家而受罰!所以,矯正類似的行為唯有在它即將開溜時給予當頭棒喝,如用彈弓朝它發射“暗箭”等手段,目的是使它大吃一驚;由於事出突然,狗兒對突發的痛楚毫無防備,將終身難忘。
在施以處罰時,還必須合乎情理,並對狗有基本上的理解。每條狗對處罰的感受性不大相同。有些狗的感受性特強並容易緊張,即使輕輕拍打,造成的影響也要比頑皮的狗遭受激烈打擊還大。身強體壯的狗感覺非常遲鈍,空手對付根本不可能讓它嘗到厲害,除非打它的鼻臉。如果對待精神和肉體都很纖細的狗,體罰便多顧慮,因一旦處理不慎,狗兒將容易膽怯、喪失自信或生活樂趣,甚至永遠害怕主人的手。只有讓狗兒真正瞭解處罰所顯示的意義,處罰才能奏效。各位知否,抓著狗頭把它拎起來,然後拼命搖晃,是對狗處罰最嚴厲的一招,無不引起受罰者強烈的反應。
對狗的訓練,不要讓它覺得是在盡義務,因為只有在心甘情願下,狗兒才會做這些工作。訓練如果採取處罰手段不但不適當,且有害。因為狗一旦嫌惡特殊的訓練,便可能在這方面變得無能。在訓練初期,就是在狗未養成遵從既定命令的習慣時,每訓練幾分鐘最好休息一下,一旦狗對訓練顯得意興闌珊時便應立刻停止。總之,訓練狗時不能採取強廹手段,必須讓它覺得做各種訓練是對它特別容許的恩惠。
前面已簡單說明一般訓練狗的規則。以下將討論訓練狗的三個“招數”。
第一種訓練就是在沉默無言中使狗兒“伏臥”。這招能讓所有的狗成為更理想、更有用的伴侶。狗必須學會如何待命,並在命令下達前靜候不動。“伏臥”主要具備的是教育性的效果,因為它有助於提升服從的層次。這種訓練的目的在於克制狗意欲追隨主人的強烈沖動,並要求狗能夠獨自留在令它討厭的地方。相對地,“起立”、“跟我來” 等命令便有如莫大的解放,狗會滿心歡喜地依令行事。
“伏臥”的訓練,最好在狗兒七個月到十一個月大時進行。太早訓練反而無益,因為小狗的性情不定又喜歡惡作劇,對它要求過多反而會令它佯裝不知,乾脆躺下。相反地,如果年齡稍大,性情已定,抗令的情形將顯著增加。“伏臥” 訓練最好選擇柔軟乾爽的場地,讓狗能依照“伏臥”的命令穩當地趴下,頭和臀部均可得到牢固支撐,而不要選擇狗兒不願俯臥的場所。剛開始訓練時也許比較費勁。狗對命令的理解快慢不一,但訓練要有耐心。先讓它的身體僵直如木馬,再費力地使它的前腳彎曲,然後彎曲後腳。如此反復幾次,狗終於能瞭解狀況,只需少許訓練便大功告成。
狗俯臥時,主人最好先待在它旁邊,並用手掌輕撫摸它的鼻臉前方,讓它沒有站起來的機會。然後再快速下令“跟我來”,人則跑在狗兒前方數步之遙。最後別忘了嘉獎它的表現,熱烈地愛撫它和跟它玩耍。倘若狗露出疲態或不願反復訓練且有意躲避主人,就應終止訓練,隔日再繼續。再者,訓練不可淪為遊戲;遊戲是練習完成後的褒獎手段。
當狗能靜靜地待命達數分鐘時,訓練者最初必須留在它的視野範圍,然後慢慢離開狗的身旁。待主人離開數分鐘後,若狗依然能夠靜候,也就是當狗習慣了這個方式時,主人就可離開狗的視野範圍也無妨。此外,訓練者可以在狗身旁放一兩件訓練者的物品,如此狗比較能忍耐訓練和考驗;擺放的物品越多越大,狗便越容易單獨和物品待在原處。若有陌生人想取東西,狗定會怒目以對。這倒不是因為狗有看守主人物品的義務感,而是因為對它來說,帶有主人氣味的物品乃是家的象徵,也是主人遲早會回來的保證。在狗的心目中,這些物品是家的縮小象徵。對主人來說,留下皮包的目的不是要狗替他看守,而是要狗留在原地。
第二種訓練——“籃子”,這就像把屋外的“伏臥” 訓練移到屋內一般。狗經常會給主人帶來干擾,主人則希望暫時把它差遣開去。下令牠“到那邊去”,恐怕連最聰明的狗也不會明白。所以主人命令狗前往某處時,必須指出具體的場所,這個場所是狗依令離開主人身旁將前往的去處;它必須待在該處,直到主人下令可以離開為止。所以不是籃子也無所謂,最好選擇狗本來就喜歡常去的某個角落。
第三種訓練是隨主人而行,也就是“跟我來” 的招數,但也是較難學會的一種。跟隨主人而行的訓練是用繩牽狗,讓它緊跟著主人的右側或左側(必須在固定的一邊),狗的頭部和主人的腳部並行,步伐則配合主人的速度。幾乎所有狗都是走得有點過於前面。主人應迅速拉動牽繩或輕輕拍打狗的鼻臉矯正。牽狗步伐的訓練必須經過時長時間才能讓狗心甘情願地追隨主人而行。訓練時還必須應用兩種命令,一種呼喚狗跟隨,另一種是取消跟隨;後者較前者難學。所以在剛開始時,主人最好靜靜地站著,然後叫狗“走開”,直到它依令行事為止。一個難題是,聰明的狗會察覺狗繩是丕是仍綁在身上。繩子剛解下時,它們經常對命令充耳不聞。所以最好從一開始便讓狗習慣細小質輕的牽繩,讓它們渾然不覺繩子的存在。
原作者:康拉德‧勞倫玆 Konrad Lorenz (1903-1989)